热搜关键词: AISTM32AD元件库labviewFPGA

pdf

数字音频技术 (肯·C·波尔曼)

  • 1星
  • 2023-01-31
  • 115.79MB
  • 需要1积分
  • 6次下载
  • favicon收藏
  • rep举报
  • free评论
标签: 音频

音频

《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是数字音频工程方面的权威指南,由业内先驱美国音响工程协会高级会员肯·C·波尔曼(Ken  C.  Pohlmann)先生撰写,现已更新到第6版。从书中你将获得对数字音频工具、技术和实战的深入了解。全书用一种清晰实用的风格描述了当今音频设备背后的各种技术。内容涵盖了从基本理论到最新技术发展前沿的方方面面,阐释了如何运用数字转换、处理、压缩、存储、流传输和播送等各种概念。有关蓝光、语音编码和低比特率编码的新章节也包含在了这本畅销指南的第6版中。

第  1章 声音与数字 1

1.1 声音的物理性质 1

1.1.1 声压级 3

1.1.2 谐波 4

1.2 数字基础 5

1.2.1 各种数制 6

1.2.2 二进制 7

1.2.3 二进制编码 9

1.2.4 加权二进制编码 10

1.2.5 无加权二进制编码 11

1.2.6 2的补数 11

1.3 布尔代数 14

1.4 模拟对数字 17

第  2章 数字音频基础 20

2.1 离散时间采样 20

2.2 采样定理 21

奈奎斯特频率 22

2.3 混叠 27

2.4 量化 30

2.4.1 信号-误差比(Signal-to  Error  Ratio) 31

2.4.2 量化误差 36

2.4.3 其他结构 38

2.5 抖动(Dither) 39

抖动的类型 44

第3章 数字音频录音 50

3.1 脉冲编码调制 50

3.2 抖动发生器 53

3.3 输入低通滤波器 54

3.4 采样保持电路 56

3.5 模拟-数字转换器 59

3.5.1 逐次渐进型A/D转换器 64

3.5.2 过采样A/D转换器 66

3.6 录音处理 68

3.7 信道编码 69

3.7.1 简单编码 73

3.7.2 群码 75

3.7.3 编码的各种应用 79

第4章 数字音频还音 81

4.1 还音过程 81

4.2 数字-模拟转换器 83

4.2.1 权电阻数字-模拟转换器 86

4.2.2 R-2R梯形数字-模拟转换器 87

4.2.3 过零失真 88

4.2.4 高比特D/A转换 90

4.3 输出采样-保持电路 91

4.4 输出低通滤波器 94

4.5 冲激响应 95

4.6 数字滤波器 99

FIR过采样滤波器 102

4.7 噪声整形 105

4.8 输出处理 107

4.9 其他编码架构 108

4.9.1 浮点系统 108

4.9.2 块浮点系统 110

4.9.3 非均匀压扩系统 111

4.9.4 μ律和A律压扩 112

4.9.5 差分PCM系统 113

4.9.6 预测差分编码 114

4.9.7 增量调制 114

4.9.8 自适应增量调制 116

4.9.9 压扩预测增量调制 118

4.9.10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118

4.10 时基校正 120

4.10.1 时基抖动 120

4.10.2 眼图 121

4.10.3 接口时基抖动和采样时基抖动 122

4.10.4 机械存储媒体中的时基抖动 124

4.10.5 数据传输中的时基抖动 125

4.10.6 转换器中的时基抖动 127

第5章 错误纠正 132

5.1 错误的来源 133

5.2 对错误的数量化 135

5.3 错误纠正的目标 136

5.4 错误检测 137

5.4.1 单比特奇偶校验 138

5.4.2 ISBN 140

5.4.3 循环冗余校验编码 141

5.5 纠错编码 146

5.5.1 分组码 147

5.5.2 汉明码 149

5.5.3 卷积码 152

5.5.4 交织 154

5.5.5 互交织 156

5.6 里德-所罗门编码 157

5.7 互交织里德-所罗门编码(CIRC) 162

CIRC性能标准 165

5.8 乘积码 168

5.9 错误隐藏 170

5.9.1 内插 170

5.9.2 静音 172

5.9.3 复制 172

第6章 光盘媒体 173

6.1 光学现象 173

6.1.1 衍射 176

6.1.2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178

6.1.3 偏振 179

6.2 光媒体的设计 182

6.3 不可擦写光媒体 183

6.3.1 只读光存储 183

6.3.2 只写一次的光记录 186

6.4 可擦写光媒体 187

6.4.1 磁光记录 187

6.4.2 相变光记录 190

6.4.3 染料聚合物可擦除光记录 191

6.5 用于影院胶片的数字音频 191

第7章 CD 194

7.1 发展 194

7.2 概述 195

7.3 盘片设计 197

7.3.1 盘片的光学技术规范 197

7.3.2 数据编码 201

7.4 播放机的光学设计 205

7.4.1 激光头 205

7.4.2 自动聚焦设计 208

7.4.3 自动跟踪设计 209

7.4.4 单光束激光头 211

7.4.5 激光头控制 212

7.5 播放机的电气设计 213

7.5.1 EFM解调制 213

7.5.2 错误检测和纠正 216

7.5.3 输出处理 217

7.6 子码 217

7.7 光盘制造 221

7.7.1 预母盘处理 222

7.7.2 母盘制作 223

7.7.3 电铸成型 224

7.7.4 盘片复制 225

7.8 其他可选的CD格式 227

7.8.1 CD-ROM 228

7.8.2 CD-R 233

7.8.3 CD-RW 241

7.8.4 CD-MO 243

7.8.5 CD-i 243

7.8.6 图片CD 244

7.8.7 CD+G和CD+MIDI 244

7.8.8 CD-3 245

7.8.9 视频CD 245

7.9 超级音频CD 246

7.9.1 光盘设计 247

7.9.2 DSD调制 249

7.9.3 DST无损编码 253

7.9.4 播放机设计 254

第8章 DVD 255

8.1 发展与概述 255

8.2 光盘设计 258

8.2.1 光盘的光学规格 259

8.2.2 光盘制造与播放 262

8.2.3 光学播放 266

8.3 数据编码 267

8.3.1 里德-所罗门乘积码 269

8.3.2 EFMPlus  调制 270

8.4 通用盘片格式桥(Universal  Disc  Format  Bridge,UDF  Bridge) 270

8.5 DVD-视频 273

8.5.1 DVD-视频中的视频编码 273

8.5.2 DVD-视频中的音频编码 275

8.5.3 DVD-视频的播放功能 278

8.5.4 DVD-视频的编创(Authoring) 280

8.5.5 为DVD-视频开发人员准备的概要 281

8.6 DVD-音频 286

8.6.1 DVD-音频编码和声道选项 287

8.6.2 DVD-音频光盘内容 292

8.6.3 为DVD-音频开发者准备的概要 295

8.7 其他可选的DVD格式 300

8.7.1 DVD-ROM 301

8.7.2 DVD-R和DVD+R 302

8.7.3 DVD-RW和DVD+RW 304

8.7.4 DVD-RAM 305

8.8 DVD内容保护 306

8.8.1 DVD-视频的复制保护 307

8.8.2 DVD-音频的复制保护 309

8.8.3 对可记录媒体的内容保护 310

8.8.4 安全数字传输 310

8.8.5 DVD水印 311

8.9 HD  DVD 311

第9章 蓝光 313

9.1 发展与概述 313

9.2 光盘容量 315

9.3 BD-ROM播放机的各种描述文件(Profiles) 316

9.4 光盘设计 317

光盘的光学规格 320

9.5 光学拾取头设计 321

9.6 光盘制造 323

9.7 BD-ROM规格 325

9.8 音频编解码器 327

9.9 视频编解码器 331

9.10 调制和纠错 332

9.11 音频-视频的流格式和 335

9.12 蓝光的UDF文件系统 339

9.13 HDMV和BD-J应用编程模式 339

9.14 蓝光3D 341

9.15 区域播放码 341

9.16 内容保护 342

9.17 蓝光可记录格式 346

AVCHD格式 348

第  10章 低比特率编码:理论与评价 349

10.1 感觉编码 349

10.2 心理声学 350

10.3 人耳的生理机能与临界频带 354

10.4 听觉门限与遮蔽 358

时域遮蔽 362

10.5 心理声学模型 364

10.5.1 扩散函数 366

10.5.2 纯音度 366

10.6 感觉编码的基本原理 367

10.7 时域与频域中的感觉编码 369

10.7.1 子带编码 371

10.7.2 变换编码 375

10.8 滤波器组 378

10.8.1 正交镜像滤波器 379

10.8.2 混合滤波器 380

10.8.3 多相滤波器 380

10.8.4 MDCT 382

10.9 多声道编码 383

10.10 串联的编解码器 385

10.11 频谱带复制 386

10.12 感觉编码的性能评价 387

10.12.1 批判式聆听 391

10.12.2 聆听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394

10.12.3 聆听测试的统计评估 399

10.13 无损数据压缩 400

10.13.1 熵编码 401

10.13.2 音频数据压缩 403

第  11章 低比特率编码:编解码器的设计 408

11.1 早期的编解码器 408

11.2 MPEG-1音频标准 409

MPEG比特流格式 411

11.3 MPEG-1层I 413

MPEG-1层I实现的例子 415

11.4 MPEG-1层II 418

11.5 MPEG-1层III(MP3) 421

11.5.1 MP3的比特分配与霍夫曼编码 423

11.5.2 MP3立体声编码 425

11.5.3 MP3解码器的优化 425

11.6 MPEG-1心理声学模型1 426

11.7 MPEG-1心理声学模型2 429

11.8 MPEG-2音频标准 433

11.9 MPEG-2  AAC 435

11.9.1 AAC主描述文件 436

11.9.2 AAC分配环路 438

11.9.3 AAC时域噪声整形 439

11.9.4 AAC的各种技术和性能 441

11.10 ATRAC编解码器 441

11.11 感觉音频编码(Perceptual  Audio  Coding,PAC)编解码器 446

11.12 AC3(Dolby  Digital)编解码器 448

11.12.1 AC-3概述 449

11.12.2 AC-3的工作原理 451

11.12.3 AC-3的指数策略和比特分配 452

11.12.4 AC-3多声道编码 455

11.12.5 AC-3比特流和解码器 457

11.12.6 AC-3的各种应用和扩展 459

11.13 DTS编解码器 460

11.14 Meridian无损打包 463

第  12章 用于传输的语音编码 467

12.1 语音编码的准则与概述 467

12.2 波形编码和声源编码 469

12.3 人类语音 471

12.4 声源-滤波器模型 474

12.5 通道、共振峰和正弦编解码器 474

12.6 预测语音编码 477

12.7 线性预测编码 480

12.8 码激励线性预测 483

12.8.1 CELP编码器和解码器 485

12.8.2 CELP码本 487

12.8.3 矢量量化 488

12.8.4 CELP编解码器的一些例子 489

12.9 可伸缩语音编码 489

G.729.1与MPEG-4可伸缩编解码器 491

12.10 带宽扩展 493

12.11 回声消除 497

话音活动检测 498

12.12 变比特率 498

12.13 语音识别 498

12.14 Speex编解码器 499

12.15 语音编解码器的定量化性能 500

12.16 语音编码标准 501

第  13章 音频互连 503

13.1 音频接口 503

13.2 SDIF-2互连 504

13.3 AES3(AES/EBU)专业接口 507

13.3.1 AES3的帧结构 508

13.3.2 AES3通道状态块 509

13.3.3 AES3实现 512

13.4 AES10(MADI)多声道接口 514

13.5 S/PDIF消费级互连 515

串行复制管理系统 518

13.6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和DisplayPort 520

13.7 音乐设备数字化接口(MIDI) 520

13.8 AES11数字音频参考信号 521

13.9 AES18用户数据通道 525

13.10 对音频设备进行控制的AES24 526

13.11 采样速率转换器 526

13.12 光缆互连 528

13.12.1 光纤线缆 529

13.12.2 连接与安装 532

13.12.3 设计示例 534

第  14章 个人计算机音频 535

14.1 PC总线与接口 535

IEEE  1394(火线) 537

14.2 数字传输内容保护(DTCP) 540

14.3 通用串行总线(USB) 541

14.4 声卡与板载音频 544

14.4.1 音乐合成 545

14.4.2 环绕声处理 546

14.4.3 音频编解码器\'97(Audio  Codec\'97,AC\'97) 547

14.5 高清晰度音频(HD  Audio) 549

14.6 Windows  DirectX  API 551

14.7 文件格式 552

14.7.1 WAV和BWF 553

14.7.2 MP3、AIFF、QuickTime和其他文件格式 555

14.8 开放媒体框架交换(OMFI) 558

14.9 高级编创格式(AAF) 559

14.10 素材交换格式(MXF) 561

14.11 AES31 561

14.12 数字音频提取 562

14.13 闪存 565

14.14 硬盘驱动器 566

14.14.1 磁性记录 566

14.14.2 硬盘设计 567

14.15 数字音频工作站 570

14.15.1 音频软件应用程序 571

14.15.2 专业应用 573

14.15.3 用于视频工作站的音频 575

第  15章 电信与互联网音频 577

15.1 电话服务 577

15.1.1 ISDN 579

15.1.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581

15.2 蜂窝移动通信 583

15.3 网络和文件传输 583

15.3.1 以太网 586

15.3.2 异步传输模式(ATM) 587

15.3.3 蓝牙 588

15.3.4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i-Fi) 592

15.3.5 媒体网(MediaNet) 593

15.4 互联网音频 593

15.4.1 因特网话音(VoIP) 596

15.4.2 数字版权管理 597

15.4.3 音频加密 599

15.4.4 音频水印 601

15.4.5 音频指纹 603

15.5 音频的流传输 605

15.5.1 用于流传输从G2音乐编解码器 607

15.5.2 音频网播 609

15.6 MPEG-4音频标准 610

15.6.1 MPEG-4的交互性 612

15.6.2 MPEG-4音频编码 613

15.6.3 MPEG-4版本 618

15.6.4 MPEG-4编码工具 622

15.7 MPEG-7标准 623

第  16章 数字广播与电视 625

16.1 卫星通信 625

直播卫星 629

16.2 数字音频无线电广播 630

16.2.1 数字音频播送 631

16.2.2 频率空间 633

16.2.3 数据压缩 634

16.2.4 技术上需要考虑的事项 635

16.3 Eureka  147宽带数字广播 638

16.4 带内数字广播 642

16.5 高音质广播(HD  Radio) 645

16.5.1 高音质广播FM-IBOC 646

16.5.2 高音质广播AM-IBOC 650

16.6 直播卫星广播 654

Sirius  XM广播公司 655

16.7 数字电视(DTV) 656

数字电视与ATSC概述 657

16.8 视频数据压缩 658

16.9 MPEG-1和MPEG-2视频编码 660

16.9.1 MPEG-1视频标准 667

16.9.2 MPEG-2视频标准 667

16.10 ATSC数字电视 669

16.10.1 ATSC显示格式和技术规格 670

16.10.2 DTV实现 673

第  17章 数字信号处理 675

17.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675

DSP应用 676

17.2 离散系统 677

17.2.1 线性与时不变性 677

17.2.2 冲激响应与卷积 678

17.2.3 复数 682

17.3 数学变换 682

17.4 单位圆与收敛域 687

17.4.1 极点与零点 687

17.4.2 DSP元件 689

17.5 数字滤波器 690

17.5.1 FIR滤波器 691

17.5.2 IIR滤波器 695

17.5.3 滤波器应用 698

17.6 误差的来源和数字抖动 700

17.7 DSP集成电路 702

17.7.1 处理器体系结构 703

17.7.2 定点与浮点 705

17.8 DSP编程 707

17.8.1 滤波器编程 708

17.8.2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代码 709

17.8.3 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代码 710

17.8.4 亚德诺半导体(Analog  Devices)公司的SHARC代码 713

17.9 专门的DSP应用 714

17.9.1 数字延时效果 715

17.9.2 数字混响 716

17.9.3 数字调音台 719

17.9.4 扬声器校正 721

17.9.5 噪声移除 722

第  18章 Σ-转换与噪声整形 725

18.1 Σ-转换 725

18.1.1 调制 727

18.1.2 Σ-调制 730

18.1.3 对一阶Σ-调制器的分析 731

18.1.4 高阶噪声整形 733

18.2 空闲音和有限周波 734

18.3 使用二阶噪声整形的1比特D/A转换 735

18.4 带有三阶噪声整形的多比特D/A转换器 739

18.5 带有准四阶噪声整形的多比特D/A转换 742

18.6 Σ-  A/D调制器 744

18.6.1 Σ-  A/D调制器概述 745

18.6.2 数字滤波和抽取 747

18.7 Σ-  A/D转换器芯片 752

18.8 Σ-  D/A转换器芯片 754

18.9 Σ-  A/D-D/A转换器芯片 755

18.10 对非过采样的量化噪声进行噪声整形 755

18.10.1 心理声学优化的噪声整形 757

18.10.2 埋置数据技术 762

附录 采样定理 764

参考文献 768

推荐帖子 最新更新时间:2023-03-19 23:02

【MPS商城小程序上线钜惠】1元购它到了!
1.介绍 前段时间论坛看到有1元购活动,活动地址【http://bbs.eeworld.com.cn/thread-1233674-1-1.html】,就马上上车了,买完没两天就收到货了。 2.开箱 一共买了两个产品,一个开发板和一颗芯片,寄来的箱子非常的大,把芯片保护的很好! 箱子里面一共两个盒子,蓝色的是开发板,白色的芯片。 我选的开发板是EVQ4
wangerxian 电源技术
【限时】如何确保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阅读《端到端车辆验证》白皮书赢好礼!
作为终极的系统体系,自动驾驶汽车提出了一项极其繁重的验证任务,需要验证复杂的感知、计算和执行功能。只有通过对整个系统(环境和车辆)进行虚拟化以及进行现实场景建模、硬件加速仿真和机电验证,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本文将描述 PreScan、Veloce 和 AMEsim 工具流程如何提供完备的验证,使新车能够快速、高效和安全地上路。 疫情期间,为自己充电加油,学习 Mentor 白皮书《端到
EEWORLD社区 汽车电子
用AT89S系列单片机
用AT89S系列单片机 代替AT89C系列单片机 AT89S系列单片机 相对于AT89C系列单片机新增不少功能,性能有了较大提升,由于AT89C系列单片机已经停产,导致市场几乎已经断货,所以AT89S系列单片机 的价格远比AT89C系列单片机更低!   AT89S系列单片机 相对AT89C系列单片机新增加以下功能:  -- ISP在线
午夜小说 stm32/stm8
I2C 范围扩展参考设计:I2C 转 CAN
本设计着重于使用 CAN 收发器通过传输电缆将 I2C 范围从板载扩展到非板载,然后将信号转换回 I2C。由于 CAN 收发器的差分信令,该方法有助于提高信号完整性。与仅使用 I2C 缓冲器扩展 I2C 线相比,差分信号可改善 EMI 抑制,降低功耗,减少电路板之间不同接地电位的问题,并支持使用端接。 双向通信 I/O 电压范围支持 3.3V 至 5V 支持 100kH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本周精彩博文分享
磁传感器:未来传感技术背后的巨人 在汽车领域中,磁传感器是一种看不见但又不可或缺的技术,它能使从转弯信号到点火定时的一切都成为可能。在您的汽车里,这些小小的传感器件可能多达70个,它们默默地执行被赋予的各种功能,让您可以顺利地从目的地A移动到目的地B。〉〉〉点击查看详情 有效降低传导辐射干扰的小技巧 一直以来,设计中的电磁干扰(EMI)问题十分令人头疼,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为了
橙色凯 模拟与混合信号
超宽带(UWB)技术与接触者追踪应用入门
超宽带(UWB)作为一种无线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实时测量位置和距离:它可在室内外精确地确定设备所在位置,精度达厘米级。 这种准确性使UWB非常适合用于COVID-19接触者追踪和社交疏离应用,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相关研发,以防止疫情大流行的持续蔓延。实际上,UWB也是唯一可以提供此类应用所需精度水平的技术。 UWB的功能还被广泛用于其它场景,包括 安全的无钥匙汽车进入系统  医
走马观花 RF/无线
msp430f149定时器编程实例欣赏
//通过控制CCTL0控制定时器开关 #include <msp430x14x.h> void main (void) {   WDTCTL= WDTPW + WDTHOLD; //设置看门狗控制寄存器,关看门狗       /*  unsigned char j;//使用外部高频晶体振荡器         BCSCTL1&=~XT2OFF;         do{    
Aguilera 微控制器 MCU
基于Proteus的MSP430单片机仿真实例20-定时器A产生两路PWM
此内容由EEWORLD论坛网友tiankai001原创,如需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处 一、任务要求利用MSP30F247单片机的定时器A产生两路占空比分别为75%和15%的两路PWM信号,周期为20ms。二、分析说明定时器A有多种信号输出模式,其中输出模式3和模式7用来产生脉宽调制信号(PWM信号),在定时器A的增计数模式,用CCR0控制PWM信号的周期
tiankai001 微控制器 MCU

评论

G886
了解了解,谢谢分享!
2023-02-09 10:39:30
登录/注册

意见反馈

求资源

回顶部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热门活动

相关视频

可能感兴趣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3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