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 电力电子技术 (王兆安,刘进军)
- 标签:电力电子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抛砖引玉上传时间:2023-07-02
- 简介:本书包括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高变频电路,逆变电路以及组各变流电路等。
序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符号说明
第1章绪论1
11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1
12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4
13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6
14本教材的 内容简介和使用说明8
第2章电力电子器件10
21电力电子器件概述10
22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14
23半控型器件——晶闸管19
24典型全控型器件25
25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37
26功率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力电子模块39
习题及思考题42
第3章整流电路43
31单相可控整流电路43
32三相可控整流电路53
33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61
34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63
35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69
36大功率可控整流电路76
37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82
38整流电路相位控制的实现87
习题及思考题95
第4章逆变电路97
41换流方式98
42电压型逆变电路100
43电流型逆变电路106
44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112
习题及思考题118
电力电子技术第5章直流直流变流电路119
51基本斩波电路119
52复合斩波电路和多相多重斩波电路129
53带隔离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131
习题及思考题138
第6章交流交流变流电路140
61交流调压电路140
62其他交流电力控制电路148
63交交变频电路149
64矩阵式变频电路157
习题及思考题161
第7章PWM控制技术162
71PWM控制的基本原理163
72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164
73PWM跟踪控制技术177
74PWM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179
习题及思考题184
第8章软开关技术185
81软开关的基本概念185
82软开关电路的分类187
83典型的软开关电路189
84软开关技术新进展194
习题及思考题195
第9章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196
91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196
92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200
93电力电子器件的串联和并联使用204
习题及思考题206
第10章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207
101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208
102变频器和交流调速系统214
103不间断电源218
104开关电源220
105功率因数校正技术224
106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28
107电力电子技术的其他应用235
习题及思考题237
结束语239
教学实验241
实验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241
实验2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243
实验3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性能研究244
实验4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性能研究245
实验5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248
附录251
附录A术语索引251
附录B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的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及期刊262
参考文献267
pdf
- 自动控制原理 by 胡寿松
- 标签:自动控制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sigma上传时间:2022-01-09
- 简介: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十章,前八章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应用,后两章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BR》 本书再次精选了第六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阐述。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频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应用日益增多的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地阐述了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以及动态系统的**控制等方法。书末给出的两个附录,可供读者在学习中查阅。
pdf
- PWM整流器及其控制 (张兴,张崇魏)
- 标签:整流器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抛砖引玉上传时间:2023-07-02
- 简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是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兴,张崇巍。本书对电压型PWM整流器和电流型PWM整流器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特性分析、控制策略和系统设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对PWM整流器在若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PWM整流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优势正在广泛地应用,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PWM整流器概述
1.2PWM整流器研究概况
1.3本书内容概述
第2章 PWM整流器的拓扑
结构及原理
2.1基本原理及分类
2.1.1PWM整流器原理概述
2.1.2PWM整流器的分类及拓扑
结构
2.2电压型PWM整流器(VSR)
PWM分析
2.2.1单相VSR PWM分析
2.2.2三相VSR PWM分析
2.3电流型PWM整流器(CSR)
PWM分析
2.3.1单相CSR PWM分析
2.3.2三相CSR PWM分析
第3章 电压型PWM整流器
(VSR)
3.1三相VSR的建模及动、静态
分析
3.1.1三相VSR一般数学模型
3.1.2三相VSR dq模型的建立
3.1.3三相VSR dq模型的动、
静态分析
3.2三相VSR控制系统设计
3.2.1电流内环控制系统设计
3.2.2电压外环控制系统设计
3.2.3VSR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3.2.4VSR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第4章 VSR电流控制技术
4.1VSR间接电流控制
4.1.1三相VSR静态间接电流
控制
4.1.2三相VSR动态间接电流
控制
4.2VSR直接电流控制
4.2.1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
控制
4.2.2滞环PWM电流控制
4.3影响三相VSR电流控制要素
分析
4.3.1三相VSR网侧电流的时域
描述
4.3.2PWM开关死区的效应及
影响
4.3.3三相VSR直流电压对网侧
电流波形的影响
4.4VSR输出直流分量和共模
电流的抑制
4.4.1VSR输出直流分量的
抑制
4.4.2非隔离型VSR中共模
电流的抑制
第5章 VSR空间矢量PWM
(SVPWM)控制
5.1SVPWM一般问题讨论
5.1.1三相VSR空间电压矢量
分布
5.1.2空间电压矢量的合成
5.1.3SVPWM与SPWM控制的
比较
5.1.4VSR空间电压矢量的几何
描述
5.2三相VSR空间电压矢量
PWM(SVPWM)控制
5.2.1基于不定频滞环的
SVPWM电流控制
5.2.2基于定频滞环的SVPWM
电流控制
5.2.3跟踪指令电压矢量的
SVPWM电流控制
第6章 VSR并网控制策略
6.1VSR并网控制概述
6.2基于电流闭环的矢量控制
策略
6.2.1概述
6.2.2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
控制(VOC)
6.2.3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
控制(VFOC)
6.3直接功率控制(DPC)
6.3.1瞬时功率的计算
6.3.2基于电压定向的直接功率
控制(V?DPC)
6.3.3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直接
功率控制(VF?DPC)
6.4基于LCL滤波的VSR控制
6.4.1概述
6.4.2无源阻尼法
6.4.3有源阻尼法
6.4.4基于LCL滤波的VSR中
滤波器设计
6.5单相VSR的控制
6.5.1静止坐标系中单相VSR的
控制
6.5.2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单相
VSR的控制
第7章 三相VSR的其他控制
策略
7.1无交流电动势、电流传感器的
三相VSR控制
7.1.1无交流电动势传感器的
三相VSR控制
7.1.2无交流电流传感器的三相
VSR控制
7.2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控制
7.2.1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基本问题
7.2.2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控制
第8章 电流型PWM整流器
(CSR)的建模及控制
8.1三相CSR建模
8.1.1三相CSR一般数学模型的
建立
8.1.2三相CSR dq模型的
建立
8.1.3三相CSR dq模型的
改进
8.2三相CSR dq模型的动、静态
分析
8.2.1三相CSR dq等效电路
描述
8.2.2三相CSR静态特性分析
8.2.3三相CSR动态特性分析
8.3三相CSR PWM信号发生
技术
8.3.1三值逻辑PWM信号
发生
8.3.2三值逻辑空间矢量PWM
信号发生
8.3.3三相CSR PWM电流利用率
讨论
8.3.4低电压应力三值逻辑PWM
信号发生
8.4电流型PWM整流器(CSR)
控制系统设计
8.4.1单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8.4.2三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8.4.3三相CSR主电路参数
设计
第9章 PWM整流器中的锁
相环技术
9.1锁相环技术概述
9.2基本锁相环的结构与原理
9.2.1过零鉴相法——基本开环
锁相法
9.2.2乘法鉴相法——基本闭环
锁相法
9.3三相锁相环技术
9.3.1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
相环
9.3.2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单同
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环
9.3.3基于双同步坐标系的解耦
软件锁相环
9.3.4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
软件锁相环
9.4单相软件锁相环技术
9.4.1基于单相变量的单相锁
相环方案
9.4.2基于两相正交变量的单相锁相环方案
9.5锁相环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第10章 PWM整流器应用
10.1高功率因数整流器
(HPFR)
10.1.1概述
10.1.2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最优
控制
10.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10.2.1概述
10.2.2SVG非线性解耦控制
10.3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10.3.1概述
10.3.2谐波检测
10.3.3采用滑模控制的APF
电流控制策略
10.4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10.4.1概述
10.4.2UPFC控制系统设计
10.5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10.5.1概述
10.5.2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
控制
10.5.3风力发电机并网及其控制
参考文献
pdf
- 现代整流器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标签:整流器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sigma上传时间:2022-02-11
- 简介:《现代整流器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及控制方法(包括CCM单相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CRM单相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无桥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低频开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及控制(重点介绍了电压型和电流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数学模型、锁相、PWM、控制技术)。此外,《现代整流器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还介绍了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包括单相、三相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现代整流器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开关电源、变频器、UPS、工业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开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绪论
第1章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基础
1.1 整流电路及谐波
1.2 谐波的危害
1.3 功率因数、谐波、电磁干扰及标准
1.4 谐波抑制方法
1.4.1 被动式谐波抑制方法
1.4.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1.5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1.5.1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1.5.2 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1.6 软开关PFC
1.6.1 软开关的概念
1.6.2 软开关PFC电路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基础
2.1 DC DC变换器
2.1.1 降压型DC DC变换器
2.1.2 升压型DC DC变换器
2.1.3 升降压型DC DC变换器
2.1.4 隔离型变换器
2.2 DC AC变换器——逆变器
2.2.1 单相逆变器
2.2.2 脉宽调制(PWM)控制
2.2.3 三相逆变器
2.2.4 空间矢量调制(SVM)工作原理
2.3 AC DC变换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3.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类
2.3.2 有源两级PFC变换技术
2.3.3 有源单级PFC变换技术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3.1 单相有源PFC原理
3.1.1 电阻负载模拟
3.1.2 电力电子变换器与有源PFC
3.2 CC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
3.2.1 电路原理分析
3.2.2 CC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
3.3 DC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
3.3.1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电路分析
3.3.2 CRM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的控制
3.4 其他单相PFC变换技术
3.4.1 无桥型PFC变换电路
3.4.2 低频开关PFC变换电路
3.4.3 窗口控制PFC变换电路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4.1 三相单开关Boost型PFC电路及控制
4.1.1 工作原理
4.1.2 三相单开关PFC电路的控制
4.2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及控制
4.3 其他三相PFC电路
4.3.1 三相双开关PFC电路
4.3.2 三相三开关三电平PFC电路
4.3.3 电流型三相PFC电路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三相六开关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
5.1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原理分析
5.1.1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5.1.2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空间矢量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5.2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电流控制
5.2.1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间接电流控制
5.2.2 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直接电流控制
5.2.3 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三相三线PWM整流器的直接电流控制
5.2.4 考虑电网电压不平衡时的改进控制方法
5.3 三相四线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和控制
5.3.1 三相四线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5.3.2 三相四线PWM整流器的控制
5.4 交流电源锁相环技术
5.4.1 硬件锁相环
5.4.2 软件锁相环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
6.1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原理
6.1.1 三相电流型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6.1.2 abc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6.1.3 dq旋转坐标系下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6.1.4 稳态分析
6.1.5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6.2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调制技术
6.2.1 电流型SPWM驱动信号的分配原理
6.2.2 电流型PWM整流器的空间矢量调制(SVM)技术
6.3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控制
6.3.1 abc静止坐标系下的间接电流控制原理
6.3.2 abc静止坐标系下的直接电流控制原理
6.3.3 dq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接电流控制原理
6.3.4 基于调制比和相位角的电流型整流器控制原理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软开关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7.1 PFC软开关技术的意义
7.2 软开关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器
7.2.1 几种常见的单相软开关PFC变换器拓扑
7.2.2 复合有源箝位ZVS单相PFC变换器
7.2.3 小电压有源箝位ZVS单相PFC变换器
7.3 软开关三相PFC变换器
7.3.1 几种常见的三相软开关PFC变换器拓扑
7.3.2 复合有源箝位ZVS三相PFC变换器
7.3.3 小电压有源箝位ZVS三相PFC变换器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ZVS有源箝位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器
8.1 复合有源箝位ZVS单相Boost型PFC变换器
8.1.1 复合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8.1.2 复合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谐振过程分析
8.2 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
8.2.1 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8.2.2 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谐振过程分析
8.2.3 小电压有源箝位Boost型PFC变换器的稳态分析
8.3 复合有源箝位ZVS三相Boost型PFC变换器
8.3.1 改进的复合有源箝位ZVS三相Boost型PFC变换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8.3.2 复合有源箝位ZVS三相Boost型PFC变换器理论分析
8.4 小电压有源箝位ZVS三相Boost型PFC变换器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pdf
- 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
- 标签:电力电子PWM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sigma上传时间:2018-05-18
- 简介: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
《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主要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电力电子变换器脉宽调制(PWM)技术,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手段,形成了系统、全面的PWM技术理论体系。《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重点内容包括统一的基于加权总谐波畸变(WTHD)指标的PWM分析技术(含WTHD用于电机谐波损耗的计算)、基本的PWM技术(不同载波的PWM、异步与同步PWM、边带调制、单相及三相的连续调制和不连续调制)、空间矢量PWM技术、多电平变换器的各种PWM技术等。《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系统性强,理论分析透彻并紧密结合实际,可为研究人员以及工程应用人员分析和优化PWM方法提供参考。
《电力电子变换器PWM技术原理与实践》适合电气传动、自动化、电机控制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参考书。
pdf
- 高频开关型逆变器及其并联并网技术
- 标签:逆变器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sigma上传时间:2022-02-24
- 简介:第1章主要综述逆变器的应用和发展状况;第2、3章主要描述单相逆变器的拓扑工作原理;第4章主要描述三相逆变器的拓扑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准单极逆变拓扑与控制及串联谐振高频链单极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第5章主要阐述逆变器的调制技术;第6章主要阐述逆变器无源逆变与有源并网逆变控制技术,逆变器电压、电流线性与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第7章主要阐述逆变器的并联均流技术;第8章主要阐述逆变器的并网切换及分布式电网应用的新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逆变器应用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电气:正程方面研究生教材使用。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序言
前言
第1章 概论/1
1.1 电能变换与开关型逆变技术应用/1
1.2 开关型逆变器的现状及发展/4
1.2.1 高频开关型逆变器的基本电路结构/4
1.2.2 开关型逆变器的高频调制与控制7
1.2.3 逆变器电源的发展趋势/8
1.2.4 逆变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中的应用与技术需求/10
第2章 单相开关型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14
2.1 单相逆变电路14
2.1.1 单相逆变电路拓扑/14
2.1.2 单相逆变电路开关器件利用系数/16
2.1.3 单相逆变电路性能比较17
2.2 单相方波输出逆变电路工作原理/18
2.2.1 单相方波输出逆变电路/18
2.2.2 相移式方波逆变电路/21
2.2.3 负载谐振型逆变电路/23
2.3 基于方波组合的正弦波输出逆变电路32
第3章 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39
3.1 带中间直流储能环节的高频链逆变电路39
3.2 单级高频链逆变电路/41
3.2.1 电压型单级高频链逆变器/41
3.2.2 电流型单级高频链逆变器44
3.3 电压型准单级高频链逆变电路45
3.3.1 电路拓扑/45
3.3.2 工作原理/46
3.4 串联谐振高频链逆变电路/53
3.4.1 串联谐振与能量传递/53
3.4.2 电路结构/55
3.4.3 工作过程分析/56
3.4.4 谐振电流给定幅值调制技术/63
第4章 三相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66
4.1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66
4.1.1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拓扑/66
4.1.2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66
4.2 三相电流型逆变器69
4.2.1 三相电流型逆变器的拓扑/69
4.2.2 三相电流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70
4.3 三相四线制逆变器/71
4.3.1 组合式三相四线制逆变器/71
4.3.2 中点形成变压器输出三相四线制逆变器/73
4.3.3 应用分裂电容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74
4.3.4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75
4.4 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76
4.4.1 矩阵式变换器的基本概况和换流方法/76
4.4.2 高频链矩阵式变换器开关换流技术/77
第5章 开关型逆变器的高频调制技术/79
5.1 高频调制技术概述/79
5.1.1 冲量等效原理/79
5.1.2 高频调制技术/79
5.2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82
5.2.1 SPWM基本原理/82
5.2.2 单相逆变器SPWM技术/83
5.2.3 三相逆变器SPWM技术/89
5.3 谐波注入PWM(HIPWM)/94
5.3.1 马鞍型波HIPWM/95
5.3.2 最小开关损耗PWM/96
5.4 空间矢量调制(SVM)97
5.4.1 SVM基本原理/98
5.4.2 SVM与HIPWM的内在联系/103
5.4.3 三相电流型桥式变流器的SVM技术/105
5.5 跟踪型PWM技术/107
5.6 优化PWM技术/108
5.6.1 基本原理/109
5.6.2 开关角求解110
5.7 三相四线逆变器的调制技术/110
5.7.1 基本概述/111
5.7.2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3D SVM/112
5.7.3 分裂电容三相四线制逆变器的3D SVM/121
第6章 逆变器控制技术/125
6.1 逆变器数学模型/125
6.1.1 单相逆变器数学模型/125
6.1.2 三相变换器基本数学模型/127
6.1.3 三相逆变器解耦模型/130
6.1.4 三相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模型/131
6.2 逆变系统控制分析/132
6.2.1 无源逆变器控制结构/132
6.2.2 并网逆变控制结构与控制分析/134
6.2.3 逆变系统控制机理/142
6.2.4 逆变系统性能指标/143
6.3 线性调节器设计/145
6.3.1 零极点校正/145
6.3.2 PID 控制/145
6.3.3 双自由度PI控制/148
6.3.4 内模 PID 控制/150
6.3.5 波形库控制/153
6.3.6 比例谐振控制/154
6.3.7 比例复数积分控制/158
6.3.8 无差拍控制/159
6.3.9 线性二次型优化控制/160
6.4 非线性控制技术/162
6.4.1 三态滞环倍频调制/162
6.4.2 电流定时比较控制/165
6.4.3 模糊控制/166
6.4.4 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171
6.4.5 开关逆变器重复控制/173
6.4.6 单周期控制和定频积分控制/177
6.4.7 神经网络控制/179
第7章 开关型逆变器的并联均流技术/183
7.1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原理与分析/183
7.1.1 并联逆变器负载均分原理/184
7.1.2 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环流分析/185
7.2 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技术/190
7.2.1 均流开环控制/190
7.2.2 均流闭环控制/193
7.3 并联逆变器输出同步技术/196
7.3.1 主从锁相同步方式/197
7.3.2 争主同步跟踪方式/197
7.4 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技术/198
7.5 现场总线在逆变器并联中的应用/201
7.6 无互连线自主限容并联控制/203
7.6.1 逆变器限幅输出并联控制思想/203
7.6.2 削顶式限幅并联控制/204
7.6.3 正弦波限幅并联控制/206
第8章 逆变器的并网运行及孤岛效应防护/213
8.1 并网/独立双工作模式控制/213
8.1.1 可调度型并网发电系统/213
8.1.2 并网/独立双工作模式逆变器原理/213
8.1.3 模式切换过程的暂态分析/214
8.1.4 并网/独立模式切换控制技术/218
8.1.5 并网锁相控制/221
8.1.6 逆变器并网时直流注入及其抑制/225
8.1.7 逆变器并网运行时漏电流及其抑制/227
8.2 分布式多机逆变并网运行控制/230
8.3 孤岛效应及其防护/232
8.3.1 孤岛效应及其防护要求/232
8.3.2 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234
8.3.3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240
参考文献/249
pdf
- 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控制
- 标签:开关电源制动汽车电子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sigma上传时间:2022-02-13
- 简介:《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控制》对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与控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针对各种基本的开关变换器拓扑和各种常规的控制方法,讨论了它们的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和动态特性。特别地,《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控制》从变换器内部特性出发,讨论了外部电路对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设计开关电源及其系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控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过大量开关变换器电路实验,揭示了各种开关变换器和控制方法的特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开关变换器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控制》适合从事电源开发、设计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开关变换器的动态建模3
1.3 互联系统的动态分析4
1.4 规范等效电路5
1.5 基于负载响应的动态特性分析7
1.6 内容概括9
第2章 动态分析与控制动力学基础15
2.1 引言15
2.2 开环动态特性15
2.2.1 状态空间16
2.2.2 二端口模型18
2.2.3 控制框图19
2.3 闭环动态特性20
2.3.1 电压输出型变换器21
2.3.2 电流输出型变换器23
2.4 负载和电源影响24
2.4.1 电压输出型变换器25
2.4.2 电流输出型变换器26
2.5 LC电路举例28
2.5.1 电压输出型电路28
2.5.2 电流输出型电路30
2.6 基本的数学工具回顾32
2.6.1 线性化32
2.6.2 传递函数33
2.6.2.1 单零点33
2.6.2.2 单极点34
2.6.2.3 二阶传递函数34
2.6.2.4 举例36
2.6.3 稳定性和性能38
2.6.3.1 稳定性38
2.6.3.2 与环路增益有关的动态指标40
2.6.3.3 右半平面零点和极点42
2.6.4 矩阵代数42
2.6.4.1 矩阵加法44
2.6.4.2 矩阵乘以一个标量45
2.6.4.3 矩阵乘法45
2.6.4.4 矩阵的行列式45
2.6.4.5 矩阵的逆46
2.7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和控制模式46
第3章 直接导通时间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平均和小信号建模51
3.1 引言51
3.2 直接导通时间控制52
3.3 通用建模方法54
3.3.1 Buck变换器55
3.3.2 Boost变换器57
3.3.3 Buck?Boost变换器58
3.4 恒频CCM工作模式60
3.4.1 同步Buck变换器61
3.4.2 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描述65
3.4.2.1 二极管开关Buck变换器(见图3.6 a)65
3.4.2.2 二极管开关Boost变换器(见图3.8 a)67
3.4.2.3 同步开关Boost变换器(见图3.8 b)68
3.4.2.4 二极管开关Buck?Boost变换器(见图3.1 0a)69
3.4.2.5 同步开关Buck?Boost变换器(见图3.1 0b)70
3.4.3 稳态和小信号等效电路71
3.5 恒频DCM工作模式74
3.5.1 Buck变换器75
3.5.2 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模型80
3.5.2.1 Boost变换器(见图3.8 a)80
3.5.2.2 Buck?Boost变换器(见图3.1 0a)82
3.6 动态特性83
3.6.1 Buck变换器83
3.6.1.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84
3.6.1.2 输出阻抗87
3.6.1.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88
3.6.1.4 输入导纳90
3.6.1.5 理想输入导纳91
3.6.1.6 短路输入导纳92
3.6.2 Boost变换器94
3.6.2.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94
3.6.2.2 输出阻抗96
3.6.2.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97
3.6.2.4 输入导纳98
3.6.2.5 理想输入导纳101
3.6.2.6 短路输入导纳102
第4章 峰值电流控制的平均和小信号模型106
4.1 引言106
4.2 峰值电流控制原理106
4.3 CCM模型108
4.3.1 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占空比约束关系110
4.3.1.1 Buck变换器110
4.3.1.2 Boost变换器110
4.3.1.3 Buck?Boost变换器112
4.3.1.4 CCM基本传递函数113
4.3.2 基本变换器的特殊传递函数114
4.3.2.1 Buck变换器115
4.3.2.2 Boost变换器116
4.3.2.3 Buck?Boost变换器118
4.3.3 CCM模式界限的起因与影响119
4.4 DCM模型121
4.4.1 基本变换器的占空比约束关系123
4.4.1.1 Buck变换器123
4.4.1.2 Boost变换器123
4.4.1.3 Buck?Boost变换器124
4.4.2 PCMC变换器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124
4.4.3 DCM模式界限的起因与影响126
4.5 动态特性127
4.5.1 Buck变换器128
4.5.1.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129
4.5.1.2 输出阻抗131
4.5.1.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132
4.5.1.4 输入导纳134
4.5.1.5 理想输入导纳135
4.5.1.6 短路输入导纳135
4.5.2 Boost变换器137
4.5.2.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138
4.5.2.2 输出阻抗140
4.5.2.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142
4.5.2.4 输入导纳143
4.5.2.5 理想输入导纳144
4.5.2.6 短路输入导纳144
第5章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平均和小信号模型148
5.1 引言148
5.2 ACM控制原理148
5.3 全纹波电流反馈建模150
5.4 ACM控制动态特性综述153
5.4.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153
5.4.2 输出阻抗156
5.4.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158
5.4.4 输入导纳160
5.5 电流环高频极点的影响161
第6章 自激振荡控制的平均小信号模型166
6.1 引言166
6.2 自激振荡建模166
6.2.1 平均直接导通时间模型167
6.2.2 直接导通时间控制的小信号模型169
6.2.3 PCM控制的小信号模型170
6.3 动态特性173
6.3.1 Buck变换器173
6.3.1.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174
6.3.1.2 输出阻抗174
6.3.1.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176
6.3.1.4 输入导纳176
6.3.2 反激变换器176
6.3.2.1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177
6.3.2.2 输出阻抗179
6.3.2.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181
6.3.2.4 输入导纳181
6.3.2.5 理想导纳和短路导纳182
第7章 电流输出变换器的动态建模和分析185
7.1 引言185
7.2 电流输出型变换器的动态模型186
7.2.1 改进的状态空间平均法186
7.2.2 通用动态模型188
7.3 负载与电源的相互作用189
7.4 级联电压?电流环191
7.5 动态特性191
第8章 互联系统197
8.1 引言197
8.2 互联理论198
8.2.1 负载和电源的相互影响199
8.2.2 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201
8.2.3 输出电压远端检测技术203
8.2.4 输入EMI滤波器205
8.3 减小交互影响的方法206
8.3.1 输入电压前馈207
8.3.2 输出电流前馈208
8.4 动态特性实验209
8.4.1 负载和电源间的相互影响211
8.4.2 远端检测216
8.4.3 系统稳态性221
第9章 控制设计问题227
9.1 引言227
9.2 反馈回路设计限制230
9.2.1 相位和增益裕量231
9.2.2 右半平面零点和极点231
9.2.3 最大和最小环路交越频率233
9.2.4 运算放大器的内部增益234
9.3 控制器实现234
9.4 光耦隔离237
9.5 基于稳压器的控制系统237
9.5.1 动态模型237
9.5.2 双环控制系统243
9.6 简单控制设计方法245
9.6.1 控制设计实例:VMCBuck变换器247
9.6.2 控制设计实例:PCMCBuck变换器251
9.6.3 控制设计实例:VMCBoost变换器255
9.6.4 控制设计实例:PCMCBoost变换器258
9.7 结论261
第10章 四阶变换器?Superbuck266
10.1 引言266
10.2 基本动态特性267
10.2.1 平均模型269
10.2.1.1 平均状态空间269
10.2.1.2 稳态工作点270
10.2.1.3 临界导电模式270
10.2.2 小信号模型270
10.2.2.1 小信号状态空间270
10.2.2.2 传递函数271
10.2.3 右半平面极点273
10.2.4 设计考虑275
10.3 耦合电感Superbuck276
10.3.1 小信号模型277
10.3.2 右半平面极点279
10.3.3 减小输入电流纹波280
10.3.4 设计考虑282
10.4 PCM控制Superbuck283
10.4.1 小信号模型283
10.4.2 设计考虑287
10.4.2.1 电感电流反馈补偿287
10.4.2.2 避免右半平面极点的方法287
10.5 耦合电感PCM控制Superbuck288
10.5.1 小信号模型288
10.5.2 设计考虑292
10.6 动态特性分析293
10.6.1 SuperbuckI:15~20V/10V/2.5 A295
10.6.2 SuperbuckⅡ:6~9V/3.4 V/12A300
10.7 小结303
pdf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_徐德鸿著
- 标签:电力电子建模
- 积分:2
类型:技术文档上传者:justyouandmehr上传时间:2013-09-20
- 简介: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专著,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很经典,值得一看。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重点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方法如状态空间平均、平均开关网络模型和统一电路模型等,电流峰值控制的稳定性问题及改进稳定性的方法,DC/DC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三相PWM整流器动态模型和三相PWM逆变器的动态模型,三相PWM交流器的解耦控制,三相PWM交流器的空间矢量调制SVM方法,D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TI 文字链专区
下载
所需下载积分:
17
,
您当前积分:
0
您当前芯积分:
0
文集合计 14 份文档 ,总计 17下载积分
请使用
winRar 5.0
以上的版本,否则解压后的文件可能会有乱码!
评论